産教深度融合是職業本科院校發展的關鍵
發布時間:2022-08-23 作者:陳蕾 馬君 何華 來源:中國教育報
職業本科院校區别于普通高等學校的最大特點就是技術的培養,而技術的培養離不開企業,必須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融合。對學校而言,産教融合可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就業率,進而提升學校的名譽和社會地位;對企業而言,産教融合可以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相對接,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間接降低了企業培訓成本;對學生而言,産教融合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水平,一方面方便自身就業,另一方面,技術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總而言之,産教融合可以形成學校、企業、學生“三赢”的良好格局。
職業本科教育試點以來,社會一直密切關注其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本科教育并非隻是延長了一年學制,而應當更加适應職業崗位上移的需要,更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複雜問題的綜合解決能力以及技術創新思維的培養,突出技術技能的複合性。
當前,我國32所職業本科院校中多數為民辦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産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夠深入。雖然近一年來通過合并、轉設、部省共建等渠道升格為本科的職業院校多為公辦,其産教融合有一定基礎,但同樣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公辦職業本科院校校企雙方目标、行為不一緻,民辦職業本科院校辦學力量不足,産教深度融合的格局尚未形成。
因此,實現産教深度融合,職業本科院校還需要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統合校企需求,構建共同目标。
職業本科院校深化産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人才對經濟社會的适應性。就職業本科院校當前發展階段看,需要借助産教融合提升自身内涵質量,同時也需要将企業的實際需求納入合作中。
例如,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在合并轉設升格為職業本科院校後更加重視産教融合工作,立足石化行業,積極探索“石化”特色産教深度融合發展路徑。學校緊緊圍繞石油化工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成國内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等石油化工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培養培訓基地。學校根據行業企業需求開展現代學徒制、企業訂單班人才培養和企業員工技能競賽、崗位能力培訓,校企雙方共同成立産業學院,構建深度融合的共同目标。
第二步,融合各方資源,深度産教融合。
職業本科院校可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圍繞産業發展戰略和企業實際需要,在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項目合作、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形成共研培養體系、共享技術資源、共建教學團隊、共建實訓基地、共施教育教學、共搭創新平台、共同進行教育與産業研究的産教深度融合體。
例如,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積極探索實施“三個融合”,即:一是利益資源融合。學校通過建立與石化類行業企業校企利益融合長效機制,固化産教融合成果。二是技術研發融合。一方面,學校瞄準社會需求和技術前沿,積極利用優勢學科與行業企業資源,合作開展技術研發、科技攻關,引導教師與行業企業聯合開展行業标準、工法規範、技術改造、課題攻關、工藝推廣等合作,把科技論文、科研成果、發明專利寫實并進行成果轉化,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同時,積極引入校外科研資源和項目入駐學校,與校方聯合開發,提高科研服務社會能力。另一方面,合作企業将貫穿“生産—研發—管理”全流程的教育要素供給融入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将創新成果轉化為學科專業知識體系,将新技術轉化為新課程,共同推進企業導師制和現代學徒制的探索。三是文化精神融合。校企共建産業學院是學校深化産教融合的重要舉措,構建“共建專業、共同管理、共育人才、共組師資、共融文化、共享利益”的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和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推動校企雙主體育人、産教深度融合真正落地落實。
第三步,構建政、企、校三方産教融合共同體。
地方政府、企業、學校要形成合力。一是政府與企業結合,在産業園區設立職業院校,促進學校與當地産業平台融合,同時将職業院校的特色專業落戶在園區。二是鼓勵職業本科院校根據特色産業打造學科,圍繞産業設置專業與學院。三是企業可以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主動推動産教融合,通過創建企業大學和共同舉辦職業院校、共建行業學院和協同創新平台、開展協同育人和協同研究等多種方式,對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進行有益探索。四是政府機構搭建體現産教融合要求的校企合作平台、創新創業平台、實踐實訓平台,推動産業、教育、人才、科技、信息、資本等諸要素集成、共生、演化。
(作者陳蕾系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馬君系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何華系蘭州外語職業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