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

國家全日制普通高校    國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湖南省卓越院校    湖南省首批示範性高職院校舉辦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主管單位:湖南省教育廳
當前位置:首頁生态信息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8/01    來源:本站    浏覽:497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時間:8月1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朱源 李盼文


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目标報告》指出,加強國際合作是确保世界可持續發展在2030年及以後取得進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同時強調,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污染等環境危機,加劇了疫情和地緣沖突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沖擊,推動綠色與低碳複蘇已成為國際共識和一緻行動。


以可持續能源、應對氣候變化、陸地生态系統及物種多樣性3個可持續發展目标為例,在14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實現目标的國家僅占4.7%、37.6%和2.0%,其中實現陸地生态系統及物種多樣性保護目标存在較大差距的國家數量多達94個。由此可見,世界正處于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關鍵時期,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亟待注入強勁的綠色動力。


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落實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标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後,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台。“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是我國提出的重大國際倡議和平台機制,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實施9年來,創新理念不斷深化,合作平台不斷擴大,發展重點不斷聚焦,實踐成效持續顯現,高質量發展的特征不斷凸顯。尤其是綠色絲綢之路提出6年來,高度契合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理念,順應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趨勢,為共建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提供經驗、路徑和方案,已成為推進全球生态文明和人類綠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載體。


一是從“沿線國家”到“共建國家”,“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伊始,主要涵蓋64個陸上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随着“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加入倡議的國家迅速增長,截至2022年4月,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國家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區域,“一帶一路”已經從“沿線”擴展到全球範圍内的“共建”。


二是從“五通”到“三聯通”,互聯互通等關鍵領域更加聚焦。2015年,我國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将“一帶一路”合作歸納為“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系統地展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全景。在2021年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我國提出了“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标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的新理念,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的導向。“三聯通”既與“五通”一脈相承,又突出基礎設施這一重要合作領域,将“政策溝通”具體到“規則标準”層面,進一步強調了對基礎設施項目的共建共享共用和可持續建設運行。


三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提質增效。2018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從總體布局的“大寫意”,要轉向聚焦重點、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意味着“一帶一路”建設要整合資源,聚焦基礎設施、産能合作等關鍵領域,倡導走深走實和深耕細作。要針對共建國家所需,精選适宜的合作項目,善作善成。


四是從“東道國标準”到“國際規則”,高質量發展特征凸顯。“一帶一路”建設始終重視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嚴格遵守東道國生态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标準。2021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提出“高标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建設原則;2022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發布的《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中,進一步提出了“鼓勵企業參照國際通行标準或中國更高标準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相關要求。從“東道國标準”到“國際規則”,明确反映出“一帶一路”建設倡導遵循高标準的導向,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具體體現。


綠色絲綢之路建設與全球發展倡議相互支撐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并在随後多個國際重大場合闡述其内涵和意義,得到了積極響應和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是繼“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又一個由我國提出和推動的全球發展平台、機制和方案。全球發展倡議和“一帶一路”倡議均秉承開放包容的精神,積極分享和推廣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經驗,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進程。兩者都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和重要實踐。


一是在發展理念上高度契合。全球發展倡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将民心相通作為支柱之一,都明确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福祉。全球發展倡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與将綠色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底色的指導思想完全吻合。


二是在發展領域上相互支撐。全球發展倡議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8個領域合作,而綠色絲綢之路将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作為重點,兩者具有很高的重合度,同時又相互支撐。例如發展“一帶一路”綠色金融,将有力支撐全球發展倡議提出的發展融資,而推進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和互聯互通,也與推進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相互支撐。


三是在發展對象上各有側重。“一帶一路”建設側重共同打造先行發展的示範,而全球發展倡議更側重對後發國家的帶動。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對接發展中國家,特别是脆弱國家的需求,突出均衡發展和普惠包容,把更多發展資源投向欠發達國家。綠色絲綢之路建設面向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共建國家,通過打造高标準、可持續、惠民生的項目工程,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綠色絲綢之路和全球發展倡議協同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時期,特别是全球發展倡議的提出,為持續深入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窗口。協同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和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既是推進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中國方案。


一是以綠色發展為抓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協同增效。“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都是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落實的重要平台和機制。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過程中,不僅能夠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可持續發展動能和方案,也将分享我國多年來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同時,在區域層面,“東盟共同體願景2025”旨在加速推動東盟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一體化,“非盟2063年議程”提出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等願景,“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與區域性重大合作機制擁有天然的對接條件,尤其是在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項目落地方面,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


二是銜接融合國際通行規則,幫助更多國家打造高标準項目。随着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環境治理進程的加速演進,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等非财務因素更深入地融合到企業運作和項目投資建設運行中,新規則和實踐不斷湧現,對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的可持續基礎設施原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為此,“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要堅持高環境标準的引導,加快與國際通行規則标準的銜接融合,切實為共建國家提供更多高标準的項目成果。


三是聚焦綠色低碳領域,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同向發力。“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綠色投融資以及綠色和數字經濟等方面有很強的一緻性,展示了中國為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大發展資源投入的堅定決心。“一帶一路”倡議實施9年多來積累了一系列綠色成果,低碳示範區、低碳産業園、綠色示範項目等百花齊放,可以為全球發展倡議提供實踐基礎。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一系列務實舉措,如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夥伴關系、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續管理網絡等,也可以與綠色絲綢之路共享資源與合作網絡,推動兩個倡議同向發力。


四是強調公平轉型,有效平衡短期和中長期發展目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上地緣沖突等因素,導緻化石能源價格上升,能源安全保障受到影響,一些國家回歸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能源脫碳進程放緩。此外,公平轉型問題近年來也被提及。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因為缺乏能源、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仍需要化石能源和傳統的工業項目;另一方面,因涉及大量人口就業和市場需要,目前已有的污染型項目難以在短期内徹底退出。因此,全球邁向碳中和的進程中,要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需求,加大援助和技術支持力度,推動發展中國家能在中長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同時保障糧食安全、能源安全、衛生安全、飲水安全等,确保短期和中長期發展目标的一緻。


作者單位:生态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