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

國家全日制普通高校    國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湖南省卓越院校    湖南省首批示範性高職院校舉辦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主管單位:湖南省教育廳
當前位置:首頁科研服務實用技術
抗菌素在動物上的應用
時間:2012/04/30    來源:本站    浏覽:14232

中國是抗菌素使用大國,也是抗菌素生産大國。據估計,我國每年生産的抗菌素原料大約為21萬噸,出口3萬噸,其餘自用(包括醫療與農業使用),人均年消費量138克左右(美國僅13克)。養殖業也是抗菌素濫用的重災區。據媒體報道,我國抗菌素一半用于臨床,一半用于畜牧養殖業。專家推算,中國每年生産的大約21萬噸抗菌素原料中有9.7萬噸用于畜牧養殖業,占年總産量的46.1%。自二十世紀50年代發現飼料中低濃度的抗菌素不但可以預防動物疾病,還可以促進畜禽生長以來,各種抗菌素除廣泛用于獸醫臨床外,還被添加于飼料中。而且由于我國養殖業從業人員文化和素質相對比較低,在追求最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許多人便不顧社會責任和食品安全,隻注重眼前利益,在飼料中随意添加或超量添加抗菌素。

畜牧業中應用抗菌素,在控制與治療畜禽感染、多種傳染病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極大地保障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但是随着抗菌素的不規範應用,如:抗菌素的盲目使用(不論什麼病“一刀切”上抗菌素)、劑量的不斷增加、配伍不當、錯誤的給藥途徑如青黴素G飲水治療感染等給畜禽帶來不良反應,同時造成治療的失敗,如:抗菌素的毒性反應、二重感染、耐藥性的産生及動物體内的藥物殘留,同時給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帶來了潛在的危害隐患,對人類健康及生存環境也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抗菌素的合理使用已成為當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控制及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合理使用抗菌素

1、嚴格掌握抗菌素的适應症

正确診斷是選擇抗菌素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診斷結果才能确定其緻病菌,從而選擇對其病原菌高度敏感的抗菌藥物。由一種細菌引起的疾病,選擇抗菌素藥物較為簡單,由多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可考慮聯合用藥,由病毒及真菌引起的疾病則用抗菌素無效。

2、了解抗菌素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

不同的抗菌素作用于不同的靶器官,其有效濃度維持時間不同,用法及用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臨床用藥時要根據藥物的劑量、給藥的途徑、療程及動物的種屬、年齡、性别對抗菌素的影響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劑量太小達不到治療效果,劑量太大可造成浪費,嚴重者引起不良反應甚至中毒。對急性傳染病和嚴重感染者劑量應增大,磺胺類藥首次量應加倍,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用量。

抗菌藥物的治療療程應充足,一般細菌感染可連續用藥3~4d,症狀消失後再鞏固1~2d,以防複發,磺胺類藥物可達7d左右,對于慢性傳染病如結核病、豬氣喘病應延長療程。臨床用藥時應考慮它所作用的靶器官。如治療肺部感染可選用蒽諾沙星、四環素、鍊黴素等,而腦部感染應首選磺胺類藥。

合适的給藥途徑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嚴重感染及全身感染者可進行注射給藥,消化道疾病以内服為宜,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及時調整給藥方案。

3、避免産生耐藥性

随着抗菌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由單一耐藥性發展到多重耐藥性,由動物耐藥性發展到人類耐藥性,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注意細菌的耐藥性,決不濫用抗菌素。

屬于可用、不可用的盡量不用,對于發熱原因不明和病毒性疾病不可應用抗菌素。

用一種藥物能治療的盡量避免聯合用藥。

嚴格掌握适應症,用量要足夠,療程要适宜,對于慢性傳染病需長期投藥的可交替使用不同的敏感藥物。對于耐藥菌株感染的應進行藥敏實驗。

4、防止不良反應

毒性反應:各種抗菌素和磺胺類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應,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肝腎、造血系統等方面。反應的程度與藥物的用量及用藥時間成正比。如長期或大量使用四環素、鍊黴素、新黴素可導緻神經系統功能發生障礙,大量使用慶大黴素、磺胺類藥時可導緻腎功能紊亂,刺激性藥物注射易引起局部炎性反應。

過敏反應:某些抗菌素如青黴素類、氯黴素、先鋒黴素可導緻動物出現過敏反應,在臨床應用中應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

二重感染:多發生于應用廣譜抗菌素或多種抗菌素聯合用藥時。

防止影響免疫反應:某些抗菌素如氯黴素和磺胺藥對活疫苗的主動免疫産生幹擾作用,因此接種疫苗特别是活菌苗接種前後7d不宜使用抗菌素。

注意抗菌素的使用期限及停藥期:每種抗菌素都有一個使用期限和停藥期,掌握它們的停藥期有利于指導我們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藥物殘留。

5、抗菌素的聯合應用

聯合用藥的目的在于增強療效,減少毒性反應及耐藥性的産生。但不注意抗菌藥物的理化特性,也可能出現拮抗作用,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聯合用藥必須有明确的臨床症狀

病因不明、病情危急的嚴重感染或全身敗血症單一抗菌素不能有效控制的、需長期用藥為防止耐藥性可進行聯合用藥。

●在聯合用藥時應注意相互間的作用

繁殖期殺菌藥與靜止期殺菌藥聯合應用可獲得增強作用如青黴素和鍊黴素的合用。速效抑菌藥與抑菌藥慢性聯合應用可獲得相加作用,而繁殖期殺菌藥與速效抑菌藥合用作用明顯減弱如青黴素和氯黴素的合用。

●在聯合用藥中應注意配伍禁忌

在混合使用藥物時應注意配伍中出現的反應,它包括藥物的物理、化學及藥理等方面的反應。以觀察是否出現沉澱、變色、變質等現象。如青黴素不宜與四環素、磺胺類、慶大黴素混合使用。酸性藥物與堿性藥物混用易引起中和反應等。

●臨床應用抗菌素時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結合對症療法,加強護理,增加營養補充體液等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濫用抗菌素對人類的健康危害

食源性動物長期使用抗菌素對人類健康存在着極大的威脅。

藥物殘留可引起人類緻癌、緻畸、緻突變作用,如使用氯黴素、痢特靈等。

引起中毒反應,如使用含鹽酸克侖特羅、蘇丹紅等藥物飼養的畜禽可引起急性中毒,危及人體的生命安全。

引起人體過敏反應。

兒童食用激素類動物産品可促進性成熟。

污染環境,絕大多數藥物排入環境會對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蟲造成影響。

7、合理使用中草藥

加速抗菌素替代品的研究,如酶制劑、微生态制劑、酶化劑、中草藥及植物提取物等。某些中草藥具有抗微生物和抗應激,促進生長作用并提高動物源性食品品質,如大蒜、白頭翁、黃芪、馬齒苋、黃連都有明顯的抑菌作用。黃酮、萜、揮發油、多糖等多種中草藥活性成分有明顯抗病毒作用,如黃芪多糖對多種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白頭翁等對細菌性痢疾有明顯的療效。

二、抗菌素在畜牧業的過度使用及其危害

美國的肉品生産企業不斷地對工廠化養殖的肉雞、魚、生豬和肉牛投喂治療疾病用的抗菌素,目的是促進其生長,同時預防在美國普遍存在的由于擁擠和不衛生的養殖環境導緻的疾病暴發和傳播。目前科學界的普遍共識是,大量使用抗菌素導緻不利人體健康的病菌的耐藥性。針對這個對大衆健康的威脅,歐盟在20世紀90年代就采取步驟禁止在畜牧業中使用不利人類健康、不是以治病為目的的抗菌素。

1、抗菌素大量的投喂

據美國國家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估計,美國至少有十七大類的抗菌藥物(更大範圍内使用的還有抗細菌的抗菌素、抗病毒藥物和殺寄生蟲的藥物)被批準用于促進牲畜的生長。這些抗菌素包括各類給人治病的藥物,如青黴素、四環素和紅黴素。“關注時務的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Scientists(UCS))預測,美國投喂給肉雞、生豬和肉牛所使用的70%的抗菌藥物,目的不在治病。另外,美國國家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還批準了三種抗菌素用于水産業。美國的水産養殖每年消耗 5萬磅的抗菌素。美國和全世界生産的抗菌素,大部分是生産給農場用的,而不是給人治病的藥物。

2、工廠化養殖對抗菌素的依賴

工廠化農場中非自然的擁擠和排洩物的堆積,對農場動物的免疫系統産生極大的壓力,這使得正常的身體發育,如生長,便受到了抑制。有人認為不斷将抗菌素注入動物的身體内,就能減少犯病的機會并能快速增重。早在1979年,美國國會技術辦公室就指出:“當前的養殖業集中在高産量、高密度、令人窒息的養殖環境中。某種程度上,定期使用抗菌素使得這種養殖模式得以維持。”“因此,為了增加和維持養殖業的生産,目前對抗菌素少量使用的依賴,雖然能得到眼前的好處,卻是當代養殖業的緻命點。”

3、耐藥性強的細菌從農場到餐桌

任意使用抗菌素會助長不利人類和動物的病原體的抗藥性。當細菌因肉雞和其他農場動物為了增肥從飼料中吸取抗菌素而變得更具抗藥性時,它們在人體内也會對治病的抗菌素有更大的抵抗性。在養殖場和零售肉鋪周圍,抗菌素和對抗菌素有抗藥性的細菌漂浮在空氣中、遊流在地下水裡和存在于地表泥土中。受到污染的肉品、用未經過處理的糞便澆灌的蔬菜以及被養殖場排洩物污染了的飲用水又會讓人感染到這些病原體。病原體中出現的抗藥基因會在細菌間進行交替衍生。

4、有關公衆衛生危害的科學共識

全球主要的醫學、農學和獸醫學權威一緻認為,畜牧業中過量使用抗菌素,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食物中毒檢測項目前主任認為,“在美國由食物所衍生的疾病的耐藥性之所以大增,與養殖場使用抗菌素有關系。”農貿政策研究所專門研究抗菌素抗藥性的研究員指出,目前臨床開發的新的抗菌素,如果還有的話,也不會太多。将大量的抗菌素浪費在沒有病的牲畜上,将會影響到抗菌素治療病人的前景。

5 超級病菌蠢蠢欲動

5.1 彎曲杆菌病(Campylobacter)

環丙(Cipro)類的喹諾酮類抗菌素(Quinoloneantibiotics)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用于人的藥物中。然而,對抗菌素有抗藥性的彎曲杆菌(Campylobacter)的傳播是在喹諾酮類抗菌素于90年代中被批準後出現的。此後,喹諾酮類抗菌素大量地加入雞的飲水中。在澳大利亞,喹諾酮類抗菌素隻用于給人治病。因此,沒有聽說該國人體内存有耐此藥的病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得出結論,認為在養雞場使用這些抗菌素使每年近萬美國人的疾病治療受到不利影響。這就意味着成千的人在感染了彎曲杆菌病後,對開始使用的其他抗菌素沒有反應,因為病菌對使用的抗菌素有抗藥性,醫生就不得不改用藥性更強的抗菌素來對付疾病。研究顯示,患有彎曲杆菌病的成千病人,因為延誤了合适的治療方案,會經曆多達六倍的并發症,如大腦及心肺發炎,而且,最常見且最嚴重的狀況,便是死亡。與此同時,病菌的抗藥性也在上升。2005年,首個對多種抗菌素有抗藥能力的病菌被分離了出來。這個被稱為空腸彎曲菌(C.jejuni)的病菌對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紅黴素(erythromycin)和頭孢三嗪(cerftnaxone)都有耐藥性。

5.2 大腸杆菌(E.coli)

有大量證據顯示,對抗菌素有抗藥性的膀胱炎症也同對農場動物的藥物投喂有關聯。明尼蘇達大學醫學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多個零售市場的1 000多份食品樣品的分析發現,69%受檢的豬肉和牛肉有糞便殘留,92%的禽肉帶有大腸杆菌。而豬、牛和雞肉上收集的大腸杆菌的80%對一種或多種抗菌素有耐藥性。同樣,一半以上的雞肉中的細菌對五種以上的藥物有抗藥性。另外,一半的禽肉樣品中受到消化系統外的病原體大腸杆菌的污染,因此證明泌尿道系統的大腸杆菌感染也可以由食物中的病原體引發。

5.3 禽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 A)

細菌不是唯一能抗藥的。多年來有迹象顯示,養雞戶經常在雞的飲水中放置抗病毒的藥物金剛烷胺(armantadine),以減少引起流感發生而導緻的經濟損失。在雞的飲水中放置金剛烷胺作為防範禽流感的預防措施,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使用過。當時,不顧及到藥物使用9 d内,抗藥的病菌就會變異的事實,賓西法尼亞州為控制大規模的禽流感暴發使用了金剛烷胺。這個新的禽流感病毒對能對抗人類疫病、可能救命的藥物已有了抗藥性。佛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内科臨床病毒學教授菲德裡克一海登寫到:“實際上,這個發現說明針對這個病毒的各類抗病毒藥物已經失效。”

5.4 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據報道,荷蘭農業、自然和食品标準部長基史偉曼近期說“畜牧業中大量使用抗菌素是病毒耐藥演變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的一個後果便是(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在内的)各種耐藥微生物在農場動物中的傳播。”最近在北美生豬中發現金黃葡萄球菌,這說明來自農場動物的金黃葡萄球菌所引發的潛在公共健康威脅,可能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5.5 沙門茵(Salmonella)

 耐抗菌素的沙門菌也引發了人類的嚴重疾病。其中的一種說法是,耐多種藥物的沙門菌早在80年代通過污染了的飼料而傳遍全球。這種污染了的飼料是使用人工飼養、定期投喂抗菌素的魚類加工而成。這種魚類的人工養殖方法受到疾病控制中心的譴責。疾病控制中心尤其對快速出現的一種耐九種抗菌素,包括頭孢曲松(ceftriaxone)在内的病毒,感到憂心忡忡。頭孢曲松是主要使用在兒童身上的一種抗菌素藥。沙門菌每年導緻數百美國人死亡;數千美國人住院以及上百萬美國人得病。現代商業養雞業的通風不良、塵土飛揚、高飼養密度和極度的焦躁情緒一直被指責為病毒耐藥問題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的潛在誘發因素。


XML 地圖